最近腾讯发布了 CodeBuddy IDE,也看了一些公众号讲解关于 CodeBuddy IDE 的文章,让我对这款腾讯最新推出的 AI 编程工具产生了浓厚兴趣。但是这个 IDE 需要邀请码才可以使用,蹲了几个公众号抽奖都没抽到,无奈只能去官网自己申请注册码试一下了。本身也没抱什么希望,唉(二声),你还别说,后面还真通过了,给我发了邀请码:
于是这几天就捣鼓了起来,简单记录一下。
IDE 使用需要使用 Google 账号进行登录,懂得都懂。登录后输入邀请码,便可以开始了。初始界面是这样的:
乍一看挺有感觉的,好感一下子就起来了。国际版目前支持 5 个模型:
啥也不说了,使用 Claude-4.0-Sonnet 先来一把再说。我直接抽取了相应的提示词,把上一篇关于爬楼的文章进行优化。然后它工作的时候是这样的:
这个工作中的界面,交互,感觉起来还是很喜欢的。最后生成的文字,我阅读后十分满意。AI 味儿没有那么浓,也比我自己写的文字要规范准确一些,索性就直接保存发布了。
我的博客从 15 年开始写,到现在也差不多 10 个年头了,早期的很多稚嫩仍然保留在博客里。现在回首望去,感慨还是蛮多的。开发过程中,碰到一些老问题,我还是经常翻看自己的博客,找之前记录的文章。比如前阵子更换办公电脑,我就看之前的文章在新电脑上部署博客环境。现在文章越来越多,找起来就变得麻烦了,早期设置的 Tag 也是随手一写,也没有用心维护。遂决定用这个 IDE 帮我优化一下 Tag,方便后面根据 Tag 寻找文章。

优化后
然后我输入了提示词:
将 _posts 文件下面的所有文章的标签进行梳理,结合文章内容,重新分类进行设置标签,总的标签个数不超要超过 9 个。
于是它开始工作了。
工作过程的每一步,有个小箭头,点开后可以看它具体是怎么干的。初步看了一眼结果,不是很满意,有的 Tag 下面只有一篇文章。于是修改提示词,重新运行:
将 _posts 文件下面的所有文章的标签进行梳理,结合文章内容,重新分类进行设置标签,总的标签个数不超要超过 9 个,每个标签下面的文章不要少于 8 个。
它创建了一些 py 来进行梳理,执行 py 拿到结果然后输入。一通操作后我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:
但是我看了一眼结果,Android 标签设置得太多,有点重复,于是重新修改提示词:
_posts 下面的文章太杂了,我现在梳理了 8 个标签,帮我按照文章内容,将文章归类到相应的标签下面:
- 生活杂谈(与技术无关,纯唠嗑)
- Android 基础(比较简单一点的安卓技术,放到这个标签)
- Android 进阶(比较复杂一点的安卓技术,放到这个标签)
- 日常开发(比较零碎的代码开发,不适合放在基础或进阶的,放这个标签)
- 博客(跟写博客相关的技术)
- 开发工具(安卓技术之外使用的一些工具记录)
- Java(纯 Java 技术)
- 技术思路(不涉及具体代码,讲解技术思路的)
但是这次结果比上次还差一些了…
于是我切换到了 Gemini-2.5-Pro 模型,再运行一次。这个模型好傻,它竟然是每 3 篇文章执行一次:
差不多 200 篇文章,我等了好久好久,终于跑完了。然后对着看了一下,文章的 Tag 设置得比较符合我的想法,可能这就是慢工出细活的完美体现。只不过某些文章仍然保留了老旧的 Tag,压根没进行修改。所以最终,还是得我人力一篇一篇文章去修改,费了老大鼻子劲了。
AI 时代,虽然要保持学习,但是它的变化真的是太快了。网上看到的一张图片,深有同感。
通过这次 CodeBuddy IDE 的初体验,我对这款腾讯推出的 AI 编程工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从申请邀请码的惊喜,到实际使用中的各种尝试,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喜忧参半。CodeBuddy IDE 的体验感还是不错的,但是大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,依然和我前文中所说,比较拧巴,很难一下子就能戳到心窝里,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使用姿势不对。另外,CodeBuddy IDE 还有很多功能,包括 Figma 实现、MCP、远程部署等等,后续还会继续探索。
回顾我的 AI 编程工具使用历程,早期也尝试过 Cursor、Trae 等 IDE,但因为费用和排队等问题最终都放弃了。后来比较稳定使用的是 VS Code 的插件 Cline,自费购买了一些 DeepSeek 的 API 服务,到现在还有些余额。不过作为插件形式存在,总感觉缺少了些”原生”的体验感。
对于腾讯这家公司,我一直保持着好感和期待。在 AI 时代,技术能力固然重要,但数据资源同样是核心竞争力。腾讯凭借 QQ、微信这两大社交平台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,为其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在国内 AI 公司中,我比较看好字节、阿里和腾讯这三家,它们不仅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,更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。
感慨 AI 时代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,大模型在不断更新迭代,AI Agent 也在持续升级优化,真的是日新月异。可能今天很厉害的东西,明天就成为了时代的眼泪。作为开发者,既要保持学习的热情,也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节奏。